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二维码
目录列表
2018年, 第2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8-12-20
2018年第12期目录
年第期目录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893. 
摘要 ( 135 )   PDF(375KB) ( 1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边缘供肝的评估和应用
陈栋 张伟杰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893-895.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01
摘要 ( 141 )   PDF(370KB) ( 310 )   PDF(mobile)(370KB) ( 18 )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目前,供肝短缺是制约临床肝移植发展的瓶颈,大量病人在等待肝移植过程中死亡。另一方面,为了缓解供体器官的短缺,边缘供肝,也称作扩大标准供肝逐渐应用于临床肝移植。特别是在中国实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来源器官的背景条件下,供体由于在ICU抢救等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缺血、缺氧,以及大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DCD来源供体出现“边缘供肝”的情况更为多见。有研究表明,合理的运用边缘供肝可达到理想的效果[12]。因此,如何对边缘供肝进行有效评估,做到既能最大限度的应用边缘供体,又能保证边缘供肝合理应用,发挥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挽救病人生命,是目前所面临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心脏移植
陈军, 魏翔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896-898.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02
摘要 ( 611 )   PDF(402KB) ( 369 )   PDF(mobile)(402KB) ( 6 )  
心脏移植经过多年发展已被公认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终末期心脏病常合并程度不等的肺动脉压力增高,肺动脉高压则为心脏移植带来挑战。研究表明,术前病人的肺动脉压力与心脏移植术后右心功能不全、并发症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1]。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王毅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899-902.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03
摘要 ( 431 )   PDF(397KB) ( 192 )  
在器官资源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之前,不断拓展器官来源是器官移植领域的永恒主题。跨越ABO血型障碍的肾移植为这类病人带来了福音,可部分缓解器官短缺问题。自2006年我国开展此类手术以来,常规进行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ABOincompatible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BOiKT)的移植中心数量和病例数都在不断增加[1],为了进一步提高移植质量,使我国人肾存活率达到或超过日本、瑞典等国水平,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早期移植肾丢失的原因分析
王心强, 郭艳华, 宫念樵等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03-906.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04
摘要 ( 479 )   PDF(399KB) ( 136 )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丢失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诊疗措施。〖方法〗施行DCD肾移植病人521例,总结术后3个月内移植肾丢失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诊疗措施。〖结果〗2013年DCD肾移植丢失率为1.3%(1/76),2014年早期移植肾丢失率为7.8%(12/154),2015年早期移植肾丢失率为4.1%(12/291)。其中移植肾出血(52.0%)已成为我中心移植肾早期丢失的主要因素,其次为肺部感染(16.0%)以及心脑血管意外(12.0%),而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PNF)和排斥反应仅各占4.0%,术后早期移植肾感染是早期移植肾出血的主要因素(61.5%)。〖结论〗感染所致的移植肾血管破裂出血是DCD肾移植早期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原因,术前多次供体采样进行微生物学培养及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对感染高危受者术后进行强化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有利于降低早期移植肾丢失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移植术后坏死性筋膜炎二例报道
谢亚龙, 张伟杰, 陈松等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07-909.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05
摘要 ( 430 )   PDF(896KB) ( 155 )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肾移植术后继发坏死性筋膜炎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2例肾移植术后继发坏死性筋膜炎病人。发病前2例均经历过有创操作,1例因肾移植术后半年肺部感染于左下肢插管透析辅助治疗,诱发透析管周围软组织感染;1例因肾移植术后2年发现移植肾上方腹壁下局限性脓肿,行彩超引导下脓肿穿刺后,引起穿刺周围皮下软组织感染。结果 2例病人均在出现发热症状后迅速进入感染性休克状态,1例病人未进行手术治疗,并于24小时内死亡,另外1例经过四次彻底清创手术后治愈。结论 肾移植病人免疫力普遍较低,即便是小范围皮肤破损也可以导致坏死性筋膜炎;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引起误诊或诊断延迟,临床怀疑坏死性筋膜炎时应当及时手术干预并明确诊断;早期手术、彻底清创引流是决定预后最关键的因素,可有效降低其死亡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伴发横纹肌溶解症一例
于广才, 昌盛, 陈松等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10-912.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06
摘要 ( 323 )  
目的 分析他汀类药物导致肾移植受者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治方法。方法 1例肾移植受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和环孢素A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该例病人因高脂血症已口服阿托伐他汀近2年,因患糖尿病,肾移植术后采用以环孢素A为基础的药物预防排斥反应,同时继续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 术后出现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第22天肾功能恢复,第29天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第33天出现急性肾损伤,第75天移植肾受者肾功能恢复,症状缓解,随访至2018年9月29日,血肌酐稳定在80μmol/L左右。结论 使用环孢素A预防排斥反应的肾移植受者,在治疗高脂血症时,若合并使用经CYP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应当小剂量开始服用,同时注意潜在的肌肉毒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民器官捐献供体质量对肝移植术后受体生存率的影响及其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邵文雨, 黄新立, 周浩明等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13-916.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07
摘要 ( 201 )   PDF(324KB) ( 278 )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质量对肝移植术后受体生存率的影响,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接受DCD肝脏移植手术患者102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分析DCD供体质量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统计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情况,分析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死亡30例,死亡率29.41%,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移植术后死亡与DCD供体白蛋白、总胆红素、冷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供体脂肪肝、肝细胞水肿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冷缺血时间≥840min(OR=3.621,95%CI=0.264~5.619)、肝细胞脂肪变性(OR=2.862,95%CI=0.136~0.769)是DCD肝移植术后响受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本组肝移植术后感染38例,感染率37.25%,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移植术后感染与受体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ChildPugh分级、术中红细胞输注量、ICU 停留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受体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20g/L(OR=2.310,95%CI=0.681~1.264)、术中红细胞输注量>5U(OR=2.862,95%CI=0.136~0.769)、ICU 停留时间>96h(OR=3.267,95%CI=0.264~0.961)是DCD肝移植术后受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CD冷缺血时间、肝细胞脂肪变性对肝移植术后受体生存有明显影响,受体术前贫血、术中失血程度、ICU停留时间均可影响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显微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垂体功能的保护策略
任剑, 周红军, 沈光建, 张云东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17-919.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08
摘要 ( 170 )   PDF(310KB) ( 208 )  
目的:总结垂体腺瘤经蝶窦手术,术中垂体柄和垂体组织的辨认与保护的体会。方法: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的垂体腺瘤病人50例,通过影像学资料和术中显微解剖,仔细辨认正常垂体组织、垂体柄与病变组织的关系,尽可能切除垂体腺瘤组织,保护垂体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结果 :肿瘤全切除40例(80.0%,40/50),次全切除8例(16.0%,8/50),大部分切除2例(4.0%,2/50)。术中垂体柄及正常垂体组织均保留良好。术后暂时性尿崩者8例(16.0%,8/50),无永久性尿崩;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人垂体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显微经蝶窦手术中,术者对正常垂体、垂体柄及肿瘤组织的准确辨认,才能达到保留垂体功能的治疗目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阑尾根部结扎与Hem-o-lok夹闭的对比研究
胡军, 李绍员, 李包根, 罗俊峰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20-921.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09
摘要 ( 911 )   PDF(271KB) ( 375 )  
目的:探讨阑尾根部结扎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 年6月~2017年12月因急性阑尾炎行LA 105例,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处理阑尾残端,53例阑尾根部行丝线结扎,52例用Hemolok夹闭阑尾根部,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手术时间(55.5±7.8)分钟,Hemolok组(46.1±5.6)分钟;结扎组阑尾根部处理费用0.3元,Hemolok组560元。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处理阑尾残端的方法均安全、有效,但结扎组手术费用较少。Hemolok夹闭阑尾根部节省手术时间,操作简单,更适合于初学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片式、疝环充填式和腹膜前疝修补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分析
张伟元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22-924.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10
摘要 ( 188 )   PDF(300KB) ( 156 )  
目的:探讨平片式、疝环充填式和腹膜前疝修补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成人腹股沟疝病人15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平片组61例,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疝环充填组43例,采用疝环充填式修补,腹膜前组51例,采用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比较三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异物感和复发率。〖结果:三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共发生尿潴留2例,阴囊水肿1例,切口感染1例,三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疝环充填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高于平片组和腹膜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疝环充填组主诉有明显异物感8例(18.60%),明显高于平片组和腹膜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片式、疝环充填式和腹膜前疝修补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相当,疝环充填式病人术后异物感和疼痛感较明显。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操作便捷,费用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易莉莎, 姚尚龙, 陈向东等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25-928.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11
摘要 ( 184 )   PDF(323KB) ( 344 )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预设的纳入标准,入选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行CABG治疗的病人80例,收集病人术前、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用重症监护室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CU,CAMICU)评价CABG病人术前1天和术后1~3天的谵妄情况。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病人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术后3天共有17例病人(21.25%)发生谵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卒中史、停跳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低心排综合征和术前MMSE是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有卒中史、停跳时间过长、术后VAS评分较高、低心排综合征和术前MMSE评分较低是CABG病人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7天共有25例(31.25%)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停跳时间、术中氧饱和度、术后VAS评分、低心排综合征和术前MMSE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停跳时间过长、糖尿病、术后VAS评分较高、低心排综合征和术前MMSE评分较低是CABG病人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有卒中史、停跳时间过长、糖尿病、术后VAS评分较高、低心排综合征和术前MMSE评分较低等因素对CABG病人发生谵妄和认知障碍有预测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D成像系统在复杂肝胆管结石病诊治中的应用(附40例报告)
邓正栋, 杨涛, 王剑明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29-931.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12
摘要 ( 161 )   PDF(294KB) ( 212 )  
[摘要] 目的:总结3D成像系统在复杂肝胆管结石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复杂肝胆管结石病人40例。在多层螺旋CT(MDCT)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基础上进行3D评估、手术规划,并模拟手术以指导实际手术过程。比较术中所见与术前评估的符合程度、手术方式及其与手术规划的符合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病死率。结果:40例病人均成功获得3D评估。术中所见与术前3D图像吻合,实际手术方案与手术规划符合率97.5%(39/40)。1例拒绝行肝叶/段切除术,3例左右肝胆管广泛结石,余36例术后经胆道造影或B超证实无结石残余。1年结石复发率8.3%(3/36)。结论:3D成像系统可清晰显示肝内外结石的分布以及与胆道系统、毗邻肝组织和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有利于复杂肝胆管结石病术前精准评估和制定出个体化、合理化的手术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53、Ki-67、E-cadherin和CD34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高蓉梅, 彭凤翔, 陈竹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32-935.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13
摘要 ( 205 )   PDF(372KB) ( 386 )  
[摘要]目的:研究p53、Ki67、Ecadherin和CD34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手术切除的共胆囊组织120例,分为3组:胆囊癌组、癌旁组和正常组,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三组的p53、Ki67、Ecadherin和CD34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组、癌旁组和胆囊癌组中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2.5%和72.5%,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17.5%和80.0%,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85.0%和30.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MVD均数)在胆囊癌组织(57.43±5.2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30.68±4.59)和癌旁组(32.66±4.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p53、Ki67、Ecadherin和CD34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肿瘤部位中均无相关性(P>0.05)。在TNM分期中,仅CD34(MVD均数)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p53、Ki67、Ecadherin与TNM分期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p53、Ki67、Ecadherin和CD34与胆囊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但仍需临床大数据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良性与交界性肿瘤:胰腺中段切除术与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谈震, 周斌, 陈鹏等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36-939.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14
摘要 ( 460 )   PDF(333KB) ( 479 )  
[摘要]目的:分析胰腺中段切除术(CP)与胰体尾切除术(DP)在治疗胰腺良性与交界性肿瘤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分析我院39例CP与52例DP的病例。观察病人的基本临床特征与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CP组的手术时间为(220.96±90.69)分钟,术后进食时间为(4.29±1.05)天;DP组手术时间为(275.52±88.78)分钟,术后进食时间为(5.28±2.22)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瘘(B+C)、延迟性胃排空障碍、二次手术和死亡率等严重并发症中,两组比较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与DP组相比,CP组病人在内、外分泌胰腺功能的保存中占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位于胰腺颈体部良性肿瘤和低度恶性肿瘤,CP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相较于DP,行CP病人能够更好的从术后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保留中获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钝性脾损伤非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溪, 周业庭, 杨茂辉等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40-942.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15
摘要 ( 161 )   PDF(297KB) ( 183 )  
[摘要]〓目的;分析成人钝性脾损伤非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成人钝性脾损伤病人96例。根据入院时的病情,51例病人行非手术治疗。根据非手术组治疗成功与否,分为非手术失败组和非手术治疗成功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s回归法分析影响非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非手术治疗的应用率为53.1%(51/96),其中非手术治疗成功率为76.5%(39/51),23.5%(12/51)的病人中转手术治疗。单因素分析显示,非手术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全身损伤程度评分(ISS)、美国创伤外科协会评分(AAST)、腹腔积液量、最低收缩压、最快脉搏搏动、最快心率、最低血红蛋白、红细胞输注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ISS评分、AAST分级、腹腔积液量、最低收缩压、最快脉搏搏动、最快心率和最低血红蛋白、输注红细胞量是非手术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非手术治疗成人钝性脾损伤的成功率较高,但应严格纳入病例,并熟悉掌握中转手术的指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脾切除联合脾片移植治疗Ⅲ~Ⅳ级脾破裂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评估
韩涛, 张树顺, 郭亚民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43-945.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16
摘要 ( 174 )   PDF(291KB) ( 229 )  
[摘要] 目的:分析脾切除联合脾片移植治疗Ⅲ~Ⅳ级脾破裂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方法:中重度外伤性脾破裂病人8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脾切除联合自体脾片移植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脾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91.2±18.5)分钟,对照组为(76.6±15.0)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率为20.0%,对照组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病人的免疫相关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及1个月,研究组病人的血小板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病人Tuftsin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病人的Tuftsin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对照组则降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安全性相近的情况下,脾切除联合自体脾片移植治疗Ⅲ~Ⅳ级脾破裂的疗效显著,可加快病人免疫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但要严格把控适应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合椎板间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徐广春, 齐新生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46-95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17
摘要 ( 242 )   PDF(359KB) ( 277 )  
[摘要]目的:分析联合椎板间与后外侧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41例,行联合椎板间与后外侧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治疗,通过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盘黄间隙、椎管面积、椎间孔前后径,手术前后NRS评分、ODI指数及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2~114分钟,平均(91.31±10.64)分钟。术中出血130~210ml,平均(174.38±31.18)ml。1例病人出现下肢放射性麻木,2例病人出现脑脊液漏。随访时间12~15周,平均随访(13.37±2.38)周。手术前后NR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管矢状径、盘黄间隙、椎管面积、椎间孔前后径术后分别扩大24.05%、53.99%、45.35%和21.3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椎板间及后外侧入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可在不影响腰椎稳定性的情况下,扩大腰椎管的有效空间,改善临床症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完整切除巨大前纵隔脂肪瘤一例
朱文杰, 宇毅, 沈毅等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49-95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18
摘要 ( 179 )   PDF(492KB) ( 2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固定与开放双侧减压固定治疗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汪翔, 卜星平, 吴小涛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51-954.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19
摘要 ( 219 )   PDF(447KB) ( 263 )  
[摘要] 目的:比较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固定与开放性双侧减压固定治疗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病人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3例,分别采用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固定与开放性双侧减压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效果。手术前后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ODI)评定病人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随访1年,测定术后不同时期病人椎间隙高度指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切口长度分别为(1.90±0.34)cm和(12.81±2.41)cm,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8.25±16.74)ml和(180.45±20.26)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72±0.36)天、(6.32±1.07)天和(2.81±0.52)天、(8.90±0.9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3%和9.30%,手术疗效分别为90.70%和86.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天、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天评分分别为(3.04±1.26)分和(3.91±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ODI评分分别为(13.51±2.26)分和(10.79±3.52)分,对照组分别为(14.11±3.23)分和(10.94±2.47)分,与术前[观察组术前(32.14±5.15)分,对照组术前(33.31±4.9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椎间隙高度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固定术治疗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疗效与开放性双侧减压固定术相当,但创伤小,疼痛轻,同时可缩短病人术后恢复时间,对病人远期脊柱稳定性影响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李雅欣〓王凌〓冯德宏等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55-958.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20
摘要 ( 156 )   PDF(337KB) ( 258 )  
[摘要]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方法: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100例,根据围手术期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术中失血、输血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髋关节状况、自理能力及血流变学水平,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术中总失血量、输血率、第1天血红蛋白降低值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3个月两组病人日常活动能力与步态、关节活动、Harris总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疼痛以及关节畸形得分较术前显著降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7天两组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升高,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观察组病人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沉以及血浆比黏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给予加速康复外科干预模式,可提高病人髋关节功能和自理能力,加快血流速度,减轻疼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筋膜下非接触锁定钢板治疗隐匿感染性股骨再骨折的效果观察
王华, 张坤, 李飞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59-961.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21
摘要 ( 141 )   PDF(541KB) ( 162 )  
[摘要] 目的:总结深筋膜下非接触锁定钢板在隐匿感染性股骨再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股骨干骨折术后发生隐匿感染性再骨折病人32例,采用深筋膜下非接触锁定钢板固定联合松质骨颗粒移植治疗,观察并分析病人隐匿性感染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病人血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32例病人经病理检查均证实存在慢性骨感染,21例细菌培养为阳性,均为不同类型葡萄球菌感染;术后引流时间为7~14天,平均引流时间为(8.5±3.1)天;术后15~24周达临床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7.8±4.3)周;病人术后2个月及骨折愈合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至骨折愈合后期间白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未继续下降,而C反应蛋白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筋膜下非接触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隐匿感染性,有利于控制病人感染情况,促进病人骨折愈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赵灏, 陈世宏, 黄旭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62-964.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22
摘要 ( 218 )   PDF(303KB) ( 312 )  
[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1例,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观察组49例,行PFNA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一般情况、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48.59±5.54)分钟、术中出血量(96.58±3.55)ml、术后下地时间(6.54±1.55)天、住院时间(7.26±1.22)天、骨折愈合时间(11.23±2.44)周;对照组分别为(78.59±5.56)分钟,(117.89±3.58)ml,(10.59±1.54)天,(15.59±1.24)天和(13.59±2.47)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优良占57.14%,较好占30.61%,尚可占10.20%,差占2.04%,对照组分别为39.22%、27.45%、23.51%和9.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治疗不稳定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尺骨鹰嘴截骨与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治疗成人AOC型肱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帕孜拉·艾拉, 艾克白尔·吐逊, 阿布都热衣木·艾尼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65-967.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23
摘要 ( 186 )   PDF(317KB) ( 217 )  
[摘要] 目的:比较经尺骨鹰嘴截骨与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治疗成人AOC型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成人AOC型肱骨骨折病人7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Ⅰ组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内固定术,Ⅱ组采用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术后1年,Ⅰ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57%,显著高于Ⅱ组的60.00%(P<0.05)。Ⅰ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14%,Ⅱ组为20.0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入路方式治疗AOC型肱骨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与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比较,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成人AOC型肱骨骨折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分析
刘诚, 郭孝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68-969.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24
摘要 ( 165 )   PDF(488KB) ( 260 )  
[摘要]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THA治疗成人DDH病人28例30髋,其中CroweⅠ型4髋,CroweⅡ型10髋,CroweⅢ型8髋,CroweⅣ型8髋,手术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术中行髋周软组织松解,恢复真臼重建,达到延长肢体长度目的。随访6~60个月,平均33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包括疼痛、功能等)评价。结果:术前Harris评分23~57分,平均(42.37±2.51)分,术后评分79~95分,平均(88.13±3.27)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活动及功能满意,且假体位置均较好,无松动等不良情况。结论:THA是治疗成人DDH的有效方法,可缓解疼痛及改善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
孙树凯, 张百平, 贾栋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70-972.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25
摘要 ( 249 )   PDF(401KB) ( 237 )  
[摘要] 目的:分析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病人80例,依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手术,实验组接受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手术,观察并对比两组血肿清除率、NIHSS评分、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48小时血肿清除率、术后NIHSS评分、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快捷、血肿清除率高、出血少、恢复快以及预后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周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效果分析
李振, 苏宏, 吴冬等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73-975.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26
摘要 ( 205 )   PDF(313KB) ( 314 )  
[摘要] 目的:分析环周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s)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拟实施手术治疗的LSTs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A组采用环周预切开EMR治疗,B组采用ESD治疗。对比两组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肿瘤整块切除率、手术前后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C反应蛋白(CRP)、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病人的手术时间为(32.8±9.8)分钟,术中出血量为(33.0±15.8)ml,B组分别为(57.3±11.4)分钟和(54.1±19.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病人的肿块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病人的血清Cor、ACTH、NE、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A组病人的血清Cor为(116.1±19.4)ng/ml、ACTH为(31.6±5.9)pg/ml、NE为(0.30±0.11)ng/ml、CRP为(5.93±2.21)mg/L,B组分别为(128.5±21.6)ng/ml、(36.1±7.2)pg/ml、(0.37±0.12)ng/ml和(7.65±2.58)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7.4±5.8)小时、排便时间为(58.3±9.3)小时、进食时间(38.4±6.9)小时;B组分别为(21.0±6.3)小时、排便时间(72.0±13.6)小时、进食时间(43.0±8.4)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其中术中出血1例、迟发性出血1例、肠穿孔0例, B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术中出血5例、迟发性出血2例、肠穿孔1例,A组手术并发症率低于B组(P<0.05)。结论:环周预切开EMR与ESD手术治疗LSTs的效果基本相当,但是环周预切开EMR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出血少、引起的应激反应更小、术后病人的恢复更快的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嵌合体为基础的器官移植操控性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高宝山, 连鑫, 傅耀文等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76-979.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27
摘要 ( 383 )   PDF(340KB) ( 353 )  
[摘要] 移植物的免疫耐受是器官移植领域的最终目标。尽管在小鼠器官移植中报道了诸多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案,但迄今为止,基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嵌合体方案是人类肾移植中诱导免疫耐受的唯一可重复性方案。通过短暂的混合嵌合或稳定的完全嵌合均可诱导移植肾免疫耐受。尽管持久的完全嵌合状态可能会降低移植肾发生排斥反应的风险,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出现限制了此方案的广泛临床应用。相反,短暂的混合嵌合不会导致GVHD的发生,但造血干细胞嵌合消失后很难预测移植物排斥反应的风险。目前的努力旨在开发临床上更可行和可靠的方法来诱导持久的混合嵌合体,以便扩大这些治疗方案的临床适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LA表位在肾脏移植组织配型中的应用
郑瑾, 薛武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80-983.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28
摘要 ( 606 )   PDF(353KB) ( 302 )  
[摘要] 组织配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广泛使用的HLA高特异性分子分型方法和等位基因特异性抗HLA抗体的固相分析技术,推动了器官移植供受者选择达到更为精准的层面,促进了器官移植匹配的科学发展。目前,人们通过对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TCMR)的预防和治疗,移植物存活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导致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体液免疫反应,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将HLA抗原描述为一系列抗体靶点或表位,相对于血清学反应模式或精确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会提供一个更能结合临床实际的HLA匹配系统,来帮助避免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的发生,减少移植后致敏,以及在受者预存HLA抗体阳性的情况下选择避开预存抗体的器官。以下内容,在组织配型的研究背景下,对HLA抗原表位(Epitopes)及其在移植中的潜在作用进行阐述,并探讨HLA抗原表位匹配在肾移植组织配型临床实践中的潜在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腺髓样癌咽旁淋巴结转移一例
张莎莎, 金秋风, 石香玉等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83-984.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29
摘要 ( 187 )   PDF(801KB) ( 2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肾常温机械灌注的研究进展
梁涵, 王彦峰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85-987.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30
摘要 ( 413 )   PDF(308KB) ( 315 )  
[摘要]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选择。为弥补供体的短缺,边缘供肾使用比例明显增加,对供肾的保存与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温机械灌注技术是在接近生理条件下保存器官,具有客观评价供肾质量和修复边缘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力,近年来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本文综述了常温机械灌注在供肾保存、修复以及评估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肉芽肿三例临床分析
乔娜, 唐裕福, 林绅晖等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12):  988-988.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18.12.031
摘要 ( 213 )   PDF(253KB) ( 1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