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二维码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1. 不同消肿方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胀消退的效果比较分析
张婷 陶凤琴 沈端端 陈珺
临床外科杂志    2022, 30 (12): 1176-1178.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2.12.022
摘要506)      PDF (719KB)(90)       收藏
目的 比较多层加压疗法与使用生物冰袋冷敷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减轻水肿的有效性。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多层加压疗法,对照组使用生物冰袋冷敷法。评估术后1天、2天、3天和7天的肿胀程度,记录肿胀消退时间,评估术后1天和3天的疼痛和舒适度。结果 对照组术后1天、3天、5天和7天下肢肿胀处周径分别为(43.51±1.88)cm、(41.97±1.74)cm、(40.60±1.82)cm和(37.93±1.49)cm,观察组下肢肿胀处周径分别为(42.78±1.29)cm、(40.36±1.62)cm、(38.25±1.51)cm和(37.52±1.18)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天、2天和3天肿胀程度评分明显降低,肿胀消退时间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和3天的疼痛评分和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加压疗法比冰袋冷敷对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水肿效果更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主动脉夹层术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魏菘 王珉 徐高鑫 杨维军 黄福华 曹红勇 马永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5): 444-446.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5.012
摘要351)      PDF (812KB)(126)       收藏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术后消化道出血诊断策略和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行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消化道出血病人中共治愈10例,7例以基础支持和药物治疗为主,1例采用内镜下止血治疗,2例采用外科手术;未治愈病人中,3例为基础支持和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出现1例死亡病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术后消化道出血的诊疗策略应根据出血量、部位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采用个体化治疗。适时的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主动脉夹层术后消化道出血病人的预后与转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28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人腹腔脓液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分析
卢卓才 王晓龙 汤婷婷
临床外科杂志    2022, 30 (12): 1152-1154.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2.12.016
摘要214)      PDF (360KB)(28)    PDF(mobile) (360KB)(2)    收藏
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人腹腔脓液致病菌构成和药敏结果。方法 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收治的急性阑尾炎病人280例,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取病人腹腔积液,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细菌鉴定采用VTEK-MS质谱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或纸片扩散法。结果 在致病菌构成方面,大肠埃希菌为最主要致病菌,占59.7%,其余为铜绿假单胞菌(11.2%)、肺炎克雷伯杆菌(6.6%);在药敏实验中,对大肠埃希菌敏感性最高的5种抗生素分别为:碳青霉烯类(100%)、阿米卡星(98.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7.4%)、头孢西丁(95.7%)、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85.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急性阑尾炎病人大肠埃希菌的敏感率均为70%以上,可根据临床情况酌情优先选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单猪尾胆道支架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中的应用
李劲 徐盟 王兵 田锐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4): 364-367.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4.018
摘要205)      PDF (865KB)(51)       收藏
目的   对比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经胆道镜直视下顺行置入单猪尾胆道支架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病人98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胆道支架组(40例)及T管引流组(58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   胆道支架组手术耗时、胆总管操作耗时、出血量、术后VAS疼痛指数、Caprini评分均短于(少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术后死亡及再次手术。两组术后首日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镇痛药使用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支架组术后首日血清白蛋白、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胆道引流时间及总费用显著优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和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胆道镜顺行置入单猪尾胆道支架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不长期带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单孔胸腔镜肺癌术后引流管口留置方式的改进及效果评价
韩乐洋 赵龙 丁振洋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2): 172-175.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2.022
摘要203)      PDF (905KB)(97)    PDF(mobile) (905KB)(24)    收藏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肺癌术后引流管口改进留置方式的可行性及引流效果。方法 2021年1~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病人80例,根据引流管留置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双管引流)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感染、术后疼痛评分、引流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渗液、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总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二次缝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术后引流管跨肋中间留置是有利于降低病人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渗液的发生率,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提高拔管安全性,缩短住院时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不同Uncut Roux-en-y吻合方式对病人的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和预后的影响
刘炯 汪向飞 江斌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2): 177-18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2.024
摘要197)      PDF (880KB)(61)    PDF(mobile) (880KB)(14)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Uncut Roux-en-y吻合方式对胃癌病人的疗效及对其检验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我院2018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远端胃癌病人96例,均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根据吻合方式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46例,采用改良U-RY吻合术治疗,对照组病人50例,采用U-RY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第1天引流量)、手术前后肿瘤相关指标(CEA、CA19-9)、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的预后情况。结果 除术后第1天引流量外,研究组的其余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肿瘤相关指标(CA19-9、CEA)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病人的肿瘤相关指标(CA19-9、CEA)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8.7% vs 30.0%,P<0.05);术后1年,两组病人的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97.8% vs 96.0%,4.3% vs 6.0%,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改良U-RY吻合术可显著缩短病人的手术时间,加快病人的康复速度,且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终不影响病人的预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新冠病毒感染对外科择期手术的影响
夏锋 陈孝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2): 190-194.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2.027
摘要197)      PDF (678KB)(56)    PDF(mobile) (678KB)(8)    收藏
国外的研究表明,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病人施行外科择期手术可能导致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的显著上升。我国目前新冠感染比例较高,面对新冠病毒感染过的病例,如何施行择期手术目前尚存在较多的困惑。基于以上情况,我们综述分析了国外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英国和美国的相关学术组织发表的指南和声明,总结了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病人如何进行术前评估和手术时机如何选择的相关经验,旨在避免和预防我国在新冠疫情下外科手术高并发症率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近端短缩的影响因素分析
汤勇 曾昭池 朱志勇 余明阳
临床外科杂志    2022, 30 (12): 1179-1182.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2.12.023
摘要195)      PDF (670KB)(61)       收藏
目的 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近端短缩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97例,内固定方式分别为动力髋内固定(dynamic hip screw,DHS)31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41例,InterTan内固定25例。依照术后股骨近端短缩情况,分为正常组(59例)和股骨近端短缩(proximal femoral shortening,PFS)组(38例)。观察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复位质量、TAD值、完全负重时间等因素的差异。结果 97例病人中股骨近端短缩的比例为39.18%(38/97),PFS组股骨颈主钉短缩量为(5.43±1.72)mm,其中内固定穿出股骨头2例(2.06%),骨折不愈合5例(5.14%);正常组的Ⅲ型和Ⅳ型的骨折占比为40.68%,PFS组为7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髓内固定(PFNA/Intertan)比例为76.27%,PFS组的比例为(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正性复位26例、中性支撑18例、负性支撑15例,而PFS组分别为8例、13例、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完全负重时间为(8.54±2.37)周,迟于PFS组的(4.15±1.8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内固定方式、复位质量、完全负重时间是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PFS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乳腺癌外科治疗十大热点
沈浩元 胡超华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1): 97-10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1.028
摘要183)      PDF (592KB)(118)    PDF(mobile) (592KB)(38)    收藏
外科治疗是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乳腺癌的全身治疗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导管原位癌的外科治疗策略、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或宏转移的腋窝处理策略、新辅助治疗后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和保乳的安全性、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时机的选择、年轻乳腺癌的外科治疗、Ⅳ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植入物乳房重建的放疗时机等,面对这些问题,乳腺外科医生往往存在困惑,本文结合近年来乳腺癌外科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国内外指南,对困惑着乳腺外科医生的乳腺癌外科治疗十大热点问题进行总结,使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更加规范化、个体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
时雪亮 黄勤杰 陈慰慈 施超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5): 432-435.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5.009
摘要182)      PDF (762KB)(26)       收藏
目的 探究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 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Ⅰ~Ⅱ期乳腺癌病人22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根治组135例,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保乳组85例,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乳房美学效果、PTSD程度、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术后并发症、3年总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保乳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根治组,术后乳房美容效果评级优于根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糖类抗原153(cancer associated antigen 153,CA153)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保乳组和根治组PTSD筛查量表(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评分分别为(33.67±7.89)分、(46.82±6.15)分,两组PCL-C评分均高于术前,保乳组低于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保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和根治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98.78%、100.00%,复发率分别为6.10%、3.10%,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术应用于Ⅰ~Ⅱ期乳腺癌病人治疗中,更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改善术后乳房美学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PTSD,且术后短期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远期生存率、复发率与改良根治术相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直径2~3cm肾结石对病人肾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殷金成 刘洪新 顾燕青 唐新宇 郭宗保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2): 133-136.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2.010
摘要180)      PDF (713KB)(23)    PDF(mobile) (713KB)(15)    收藏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直径2~3cm肾结石对病人肾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2020年6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肾结石病人68例,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微通道经皮肾镜组和输尿管软镜组,每组各34例。对比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及24小时尿蛋白(24 hUpro)]、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时间[(58.75±10.23)分钟 vs(53.82±11.65)分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软镜组和经皮肾镜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5.07±1.32)ml ,(12.84±2.18)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为(2.94±0.87)天,(5.21±1.03)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天输尿管软镜组和经皮肾镜组BUN分别为(3.16±1.65)mmol/L和(4.82±1.83)mmol/L,sCr分别为(60.48±12.74)μmol/L和(72.85±15.36)μmol/L,24h Upro分别为(0.12±0.02)g和(0.18±0.05)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输尿管软镜组和经皮肾镜组CRP分别为(21.65±4.63)mg/L 和(32.86±4.87)mg/L,IL-6分别为(25.45±5.86)ng/L和(32.21±7.21)ng/L,PCT分别为(2.15±0.94)μg/L和(3.68±1.32)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软镜组和经皮肾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88%和14.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直径2~3cm肾结石病人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肾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峡部扩大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长径≤1cm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
万江洋 封紫玉 甄林林
临床外科杂志    2022, 30 (12): 1168-1171.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2.12.020
摘要173)      PDF (348KB)(26)       收藏
目的 探究峡部扩大切除结合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长径≤1cm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就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病人16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峡部切除,观察组90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统计两组病人手术情况、咽部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声音障碍指数量表(VH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与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失血量、住院时间、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低钙血症发生率与甲状腺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与手术1周后,两组病人RSI评分与VHI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周后两组病人的RSI评分与VHI的各项评分均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6个月复发率、1年复发率和1年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峡部扩大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实施对长径≤1cm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人咽部与声音无影响,可降低术后复发率,且不增加术中失血量,可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
施景源 崔祯杰 赵鸿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4): 387-39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4.024
摘要173)      PDF (754KB)(58)       收藏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为PRF治疗慢性创面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2014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创面病人86例,将其随机分配至常规治疗组和PRF治疗组,每组各43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感染控制情况、创面面积变化、视觉模拟评分、压疮愈合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及治疗费用与时间,对比PRF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IL)-2和IL-8水平、肉芽组织评分、创面面积、视觉模拟评分、压疮愈合评分、负面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费用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PRF应用于慢性创面治疗,可减轻病人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控制感染程度,减小创面面积,缓解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可有效减少治疗费用和创面愈合时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成人重度肾积水肾穿刺造瘘术肾盂引流液蛋白水平与肾功能关系
丁大帅 廖敏 王锋 毛振 郭天旺 宋勇波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2): 122-126.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2.007
摘要170)      PDF (860KB)(38)    PDF(mobile) (860KB)(22)    收藏
目的 探讨成人重度肾积水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CN)留取肾盂引流液中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20年9月~2022年3月,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10ml/min的成人单侧重度肾积水病人33例,均行PCN治疗,收集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及术后1个月患肾GFR、PCN术中及术后1个月引流液中生化指标,以及术后1个月患肾GFR恢复情况。将33例病人分为肾功能改善组(18例)和肾功能未改善组(15例),分析两组病人引流液中mAlb、TRF、IgG、α1-MG、β2-MG含量在术中、术后的差异,以及与患肾GFR的相关性。结果 PCN后1个月,肾功能改善组mAlb、TRF、IgG、α1-MG、β2-MG含量较术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FR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中α1-MG、β2-MG含量及术前、术后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留取的肾盂引流液中α1-MG、β2-MG、mAlb、IgG、TRF与GFR存在负相关,r值分别为-0.86、-0.83、-0.75、-0.79、-0.72。结论 重度肾积水导致受损的肾脏通过PCN引流后,肾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PCN能改善成人重度肾积水肾小球滤过功能,恢复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肾盂引流液中mAlb、TRF、IgG、α1-MG、β2-MG含量与ECT测得的GFR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α1-MG、β2-MG可作为评估肾小管功能恢复的敏感指标。通过测定PCN肾盂引流液测定蛋白含量,评估肾功能改善情况,减少非必要的影像学检查,节约医疗费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单孔胸腔镜在磨玻璃结节为主的早期肺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吴智明 蒋磊 叶晟劼 赵文宇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1): 53-56.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1.016
摘要170)      PDF (572KB)(54)    PDF(mobile) (572KB)(14)    收藏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在磨玻璃结节为主的早期肺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磨玻璃结节为主的早期肺癌病人168例均行手术切除。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观察组实施单孔胸腔镜早期肺癌根治手术,对照组则实施传统三孔胸腔镜早期肺癌根治手术。比较两组病人术后1、3、5天疼痛情况、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前后炎性反应指标变化、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病人术后1天、3天、5天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得分分别为(6.12±0.93)分、(5.12±0.73)分和(3.67±0.82)分,低于对照组的(6.53±0.91)分、(6.15±0.58)分和(4.36±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平均长度为(3.91±0.46)cm,引流管留置时间为(2.85±0.71)天,对照组分别为(6.63±0.86)cm和(3.69±0.8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5天C反应蛋白为(12.39±2.15)ng/L,降钙素原为(3.34±0.39)ng/ml、白细胞介素-6为(148.57±18.52)pg/ml,对照组分别为(24.09±3.41)ng/L、(4.78±0.51)ng/ml、(163.21±19.69)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肺癌病人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为(108.41±4.26)分,高于对照组的(103.26±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86%,对照组为22.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以磨玻璃结节为主的早期肺癌病人行单孔胸腔镜根治术,可降低创伤,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康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开放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B超和CT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
崔航 支洲航 韩万林 刘波 张艳 李小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3): 267-27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3.021
摘要169)      PDF (851KB)(39)       收藏
目的 探讨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B超和CT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确诊补片感染病人83例,术前均行B超和腹部CT检查,且以术中证实为确诊标准,比较B超、CT及其联合检查对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83例病人中,B超诊断补片感染符合率75.90%(63/83);CT诊断补片感染符合率为86.74%(72/83),B超联合CT诊断诊断补片感染符合率为87.95%(73/83)。B超、CT、B超联合CT预判补片感染深度与手术中证实结果相比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分别为88.76%、75.73%、90.58%、0.695;91.16%、80.96%、93.06%、0.774; 91.97%、83.52%、93.64%、0.795。联合检查对诊断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补片感染的应用价值优于单独超声检查和单独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联合CT诊断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应用价值优于单独超声检查和单独CT检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前列腺偶发癌9例临床分析
姚璇 刘波 王黎 李昊 李平飞 黄力 陈从波 姚启盛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4): 380-382.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4.022
摘要158)      PDF (741KB)(38)       收藏
目的   总结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例前列腺偶发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前列腺腺癌。总结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  结果   所有病人均接受手术,术后均痊愈出院。6例在膀胱切除标本中检出前列腺腺癌;3例前列腺增生术后病理检测到前列腺腺癌。9例病人中,7例病人Gleason评分为6分,2例为7分。随访有1例病人术后PSA持续升高,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结论   前列腺偶发癌预后与其自身关系有限,前列腺偶发癌通常无需手术,但需要主动监测,定期完善PSA和前列腺MRI检查,必要时手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中低位直肠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术前治疗的疗效分析
曾祥宇 王涛 蒋祈 杜雨强 杨文昶 沈乾 吕剑波 刘炜圳 陶凯雄 王国斌 张鹏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3): 252-255.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3.017
摘要157)      PDF (503KB)(54)       收藏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术前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经术前伊马替尼治疗的原发性中低位直肠 GIST病人18例,统计其性别、年龄和首发症状;对术前治疗前后肿瘤直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术前治疗疗效、是否完整切除、是否保肛、术后并发症以及短期和长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6例病人首发症状为便血,4例为腹泻便秘,3例为肛门胀痛,3例为体检发现,2例为下腹部疼痛。术前伊马替尼治疗前、后肿瘤最大径分别为(7.5±2.9)cm和(4.6±2.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术前治疗前、后分别为(3.2±1.5)cm和(4.3±1.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全组病人术前治疗后均达部分缓解,获最大疗效中位时间为6个月(3~10个月)。18例病人均达R0切除,保肛率为83.3%。全组病人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住院时间为(9.0±2.5)天。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18例病人术后均继续行伊马替尼治疗,1年、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87.8%。结论 中低位直肠GIST病人行伊马替尼术前治疗耐受良好,利于肿瘤降期,增加完整切除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六例诊治体会
胡军 罗俊峰 周文斌 李包根 吕玉良 毛盛勋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4): 360-363.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4.017
摘要153)      PDF (1121KB)(53)       收藏
目的  总结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synchronous colorectal carcinoma,SCC) 的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21年3月~2021年7月收治的6例SCC 并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临床资料。  结果   6例SCC病人均顺利行一期手术切除、吻合,病人恢复顺利,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对SCC病人根据肿瘤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满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胃切除术后Petersen疝九例
刘光帅 李忠民 裴论清 舒振波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4): 357-359.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4.016
摘要150)      PDF (812KB)(76)       收藏
目的   总结胃术后腹内疝(Petersen疝)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防方法,提高对Petersen疝的认识。  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胃切除术后Petersen疝病人9例,因原发病行开腹毕Ⅱ式吻合者7例,Roux-en-Y吻合者2例,发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天,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术前腹部CT检查显示吻合口壁增厚、近端小肠梗阻征象4例,小肠扭转征象2例,未见特殊征象仅有小肠梗阻3例,术前均未明确诊断为Petersen疝,所有病人均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见输出段小肠发生扭转并疝入Petersen间隙5例,输出段未发生扭转疝入Petersen间隙3例,输入段小肠发生扭转并疝入Petersen间隙1例,其中,有4例病人因小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  结果   术后1例出现胸腹腔积液,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结论   Petersen疝为胃切除术后较为罕见的并发症,术前腹部CT检查有助于对病人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判断,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少数病人合并有急性胰腺炎,应注意术前及术后淀粉酶的变化,一旦确诊应进快行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老年男性腹股沟疝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及影响因素探讨
刘维光 潘竹楼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4): 372-375.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4.020
摘要148)      PDF (923KB)(39)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腹股沟疝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2020年3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男性腹股沟疝病人86例,均行TAPP治疗,统计病人术后6个月并发症情况,据此将病人分为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收集两组病人基线资料,对TAPP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依据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观察独立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对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并采用交叉验证法检验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   本组86例病人术后76例无并发症,10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单因素分析显示,并发症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比例、疝囊直径≥5cm比例均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COPD、疝囊直径为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年龄、BMI、COPD、疝囊直径均对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预测价值良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57、0.689、0.688、0.732;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ROC曲线显示,预测模型的AUC为0.887,SE为0.045,95%CI为0.799~0.974,P<0.001;采用交叉验证法检验发现,预测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为80.23%(69/86)。  结论   老年男性腹股沟疝TAP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BMI、COPD、疝囊直径,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发生并发症具有良好预测效果,临床可据此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伴发结节性红斑的诊疗进展
郑碧连 李昕倩 孙圣荣 陈创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2): 195-197.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2.028
摘要147)      PDF (649KB)(28)    PDF(mobile) (649KB)(8)    收藏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的乳腺良性疾病,好发于有生育哺乳史的育龄期女性,多表现为一侧乳房的疼痛性肿块。而结节性红斑的典型表现为双下肢红色触痛的皮下结节,它可作为GLM乳腺外症状出现于病人的病程中,这种伴发现象较为罕见。GLM伴发结节性红斑病人可能具有某些特殊的临床特征。本文对GLM伴发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逆行肾内输尿管软镜手术后迟发性肾包膜下血肿二例
韩孝洲 刘剑新 张勇 邱瑾 田长海 刘旺 胡华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2): 147-15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2.015
摘要146)      PDF (811KB)(8)    PDF(mobile) (811KB)(21)    收藏
目的 总结逆行肾内输尿管软镜手术(RIRS)治疗肾结石发生迟发性肾包膜下血肿(DRSH)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分析2例因肾结石行RIRS后发生DRSH 的病例资料,评估术前一般情况、手术和DRSH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2例RIRS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分别为55分钟和38分钟,术后均留置F6双J管,术后止血及抗感染治疗,复查泌尿系超声或CT未见异常,术后2~4周后拔除双J管。1例术后1个月余、1例术后2周余出现DRSH,给予止血、抗感染治疗,2例血肿分别于保守治疗1个月余和5个月余后吸收。结论 RIRS治疗肾结石可发生DRSH。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高龄以及使用抗凝药物等或为导致DRSH产生的部分因素。对于肾包膜完整、无合并感染的DRSH,经止血、抗感染等保守治疗血肿可以逐渐吸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2022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临床实践指南:壶腹部腺癌诊疗解读
孙志鹏 吴广东 王良 束斌 黄鑫 王鹏飞 项灿宏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1): 4-6.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1.002
摘要146)      PDF (354KB)(290)    PDF(mobile) (354KB)(8)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与传统肝动脉化疗栓塞分别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
徐仁良 沈松柏 余龙伍 华双一 吴扬 徐标 李春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4): 383-386.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4.023
摘要144)      PDF (840KB)(53)       收藏
目的   探究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与传统肝动脉化疗栓塞(cTACE)分别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病人106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c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研究组采用DEB-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甲胎蛋白(AFP)、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不良反应及生存状况。  结果   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为64.15%,高于对照组的4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清HIF-1α、AFP水平均降低,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清TBIL、ALT、AST水平均升高,研究组血清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2.11个月(95%CI 7.78~16.22)和10.09个月(95%CI 7.67~12.33),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3,P=0.130)。  结论   DEB-TACE联合索拉非尼用于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病人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调节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肝损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直肠癌会阴切口重建及肠造口关闭术中十字缝合法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李晓和 杨胜富 粟业能 徐绍强 冯广革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6): 528-532.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6.008
摘要142)      PDF (1065KB)(32)       收藏
目的 分析直肠癌会阴切口重建及肠造口关闭术中十字缝合法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会阴切口重建和肠造口关闭术中腹部切口重建病人107例。分为造口传统组12例、造口十字组14例、重建传统组37例、重建十字组44例。术后随访30天,对比各组效果。结果 造口十字组、重建十字组手术时长、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造口传统组、重建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造口传统组、重建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口十字组、重建十字组术后1、2、3天时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均低于造口传统组、重建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口十字组、重建十字组术后切口瘢痕色泽、厚度、血管、柔软度以及总分低于造口传统组、重建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十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2%,低于重建传统组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口传统组与造口十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字缝合法用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肠造口关闭术中切口重建,兼具通畅引流和减张缝合的特点,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中纵隔肿瘤九例临床诊疗分析
高轶 王天来 付圣灵 蔡奕欣 樊晓武 付向宁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3): 243-246.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3.014
摘要140)      PDF (1190KB)(117)       收藏
目的 总结中纵隔肿瘤的病理特点和手术经验。方法 2018~2022年我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中纵隔肿瘤病人9例,8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1例行纵隔肿瘤活检术。其中5例行胸腔镜手术,4例行开放手术。结果 9例病人的病理类型中,2例为纵隔囊肿,1例为Castleman病,1例为下咽癌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为神经鞘瘤,1例为神经纤维瘤,1例为副神经节瘤,1例为血管脂肪瘤,1例为未分化癌。所有人均康复出院。结论 手术切除是中纵隔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既要追求切除的彻底性,还要注重器官保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不同术式对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预后及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蒙建源 黄海 朱刚健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4): 368-371.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4.019
摘要139)      PDF (747KB)(32)    PDF(mobile) (747KB)(3)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术式对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预后及疼痛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病人9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Lichtenstein修补术组、经腹股沟腹膜前疝修补术组及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三组病人术后1 天、3个月、6个月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术后发生急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  结果   Lichtenstein修补术组的手术时间短于经腹股沟腹膜前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组,且经腹股沟腹膜前修补术组短于腹腔镜下腹股沟修补术组(P<0.05);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组的术中出血量多于经腹股沟腹膜前疝修补术组和Lichtenstein修补术组,且Lichtenstein修补术组高于经腹股沟腹膜前疝修补术组(P<0.05);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组住院时间短于经腹股沟腹膜前修补术组和Lichtenstein修补术组,而经腹股沟腹膜前修补术组短于Lichtenstein修补术组(P<0.05);三组术后1 天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天、3个月、6个月的疼痛评分均依次降低(P<0.05);术后3个月、6个月Lichtenstein修补术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经腹股沟的腹膜前修补术组和腹腔镜下腹股沟修补术组(P<0.05),且经腹股沟腹膜前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组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chtenstein修补术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经腹股沟腹膜前修补术组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组(P<0.05);经腹股沟腹膜前修补术组与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手术次数、疝环直径、术后切口感染及手术方式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次数、疝环直径、术后切口感染是影响病人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是急慢性疼痛的保护因素。  结论   经腹股沟腹膜前疝修补术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病人疼痛、并发症,且不增加复发情况的发生,手术次数、疝环直径、术后切口感染是影响病人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是急慢性疼痛的保护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监测血钙、血清及中央区引流液甲状旁腺激素对甲状腺切除术后评估甲状旁腺功能的临床意义
王新昇 吴世乐 贺贝贝 彭喆 陈宝章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5): 428-431.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5.008
摘要138)      PDF (335KB)(27)       收藏
目的 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病人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及中央区引流液PTH水平的变化特点,探讨监测上述指标对甲状腺术后评估甲状旁腺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我院普外科行甲状腺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病人112例,根据术中甲状旁腺原位保留0枚、1枚、2枚,分为A0、A1、A2组,测定病人术前及术后1~4天血钙、血PTH、中央区引流液PTH水平。结果 112例病人发生低钙血症23例,其中A0组15例、A1组6例、A2组2例。各组血钙较术前均显著下降,A0组下降最明显,且在术后1~4天无明显升高趋势,而A1、A2组呈逐渐升高趋势,A2组升高更快;各组血PTH较术前均显著下降,A0组下降最明显,且在术后1~4天无明显升高趋势,A1、A2组血清PTH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术后4天内,上述两组血PTH均未上升至术前水平。各组引流液PTH水平差异显著,A2组均值最高,A1组次之,A0组最低;随着时间的推移,A0组无明显变化,A1、A2组病人引流液PTH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A1组较A2组下降更快。结论 甲状腺术后监测血钙、血PTH、引流液PTH可有效地评估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功能恢复情况,而中央区引流液PTH可直接反映原位保留甲状旁腺的活性,术后引流液维持在一个高水平是原位保留的甲状旁腺存活的直接证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甲状腺嗜酸细胞癌一例
李江利 张士虎 王昆 等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1): 72-73.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1.021
摘要138)      PDF (693KB)(76)    PDF(mobile) (693KB)(18)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甲状腺乳头状癌喉返神经深层面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费建平 刘宏伟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1): 57-59.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1.017
摘要137)      PDF (559KB)(30)    PDF(mobile) (559KB)(14)    收藏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在喉返神经深层面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98例,所有对象均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病人喉返神经深层面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记录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并进行分析,对有差异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在喉返神经深层面淋巴结转移中的回归因素。结果 98例甲状腺乳头癌病人中发生喉返神经深层面淋巴结转移36例(36.73%),未发生喉返神经深层面淋巴结转移62例(63.27%)。两组病人病灶数目、肿瘤直径、是否侵犯包膜以及手术方式上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性别、年龄、病灶部位以及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有差异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灶数目、肿瘤直径、是否侵犯包膜以及手术方式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发生喉返神经深层面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发生喉返神经深层面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较多,病灶数目、肿瘤直径、是否侵犯包膜以及手术方式均会影响病人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临床应给予针对性干预,减少发生喉返神经深层面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肥胖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张洁 郑智 潘友民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4): 344-347.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4.013
摘要137)      PDF (756KB)(32)       收藏
目的   分析肥胖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2021年9月~2022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133例,依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两组,肥胖组(BMI≥28kg/m2)55例,非肥胖组(BMI<28kg/m2)78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低氧血症、呼吸机辅助时间、肺部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肾损伤、伤口愈合不良、输血量、院内死亡率、住院时间等的差异。  结果   肥胖组术后低氧血症、拔管时间≥96小时、伤口愈合不良、心外重症监护病房(CSICU)住院时间≥7天、总住院时间≥20天比例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急性肾损伤、肺部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院内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MI≥28kg/m2、拔管时间≥96小时、肺部感染是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CSICU住院时间≥7天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其中,BMI≥28kg/m2病人术后CSICU住院时间≥7天是非肥胖病人的2.45倍。  结论  肥胖增加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是CSICU住院时间≥7天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院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儿童胆总管结石并扩张的内镜诊治进展
李文海 汪昕 杨虎 郭宏溪 杨俊 卞红强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5): 490-493.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5.023
摘要136)      PDF (469KB)(31)       收藏
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 CBDS)成人多见,儿童相对少见。随着生活方式变化及诊断技术提高,儿童发病率有所上升。胆总管结石往往并胆总管扩张,成人治疗方式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儿童胆总管结石并扩张达到一定程度,为避免扩张胆管反复炎症、甚至癌变,多认为需根治手术。随着儿童ERCP的开展,部分儿童胆总管结石并扩张经ERCP治疗,扩张得到一定缓解。我们对儿童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总管扩张的诊治方式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长链非编码RNA FOXD2-AS1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胸骨切口难愈合的影响及可视化预测模型构建
林帝 范立新 刘鹏 袁源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1): 49-52.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1.015
摘要133)      PDF (1061KB)(37)    PDF(mobile) (1061KB)(11)    收藏
目的 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FOXD2-AS1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胸骨切口难愈合的影响因素,构建可视化预测模型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月在海南三亚市人民医院以及新疆军区总医院因风心病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的病例资料,分析手术切口难愈合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采用rms及ROC等程序进行模型评价。结果 546例纳入病例中,39例发生切口难愈合;体重指数(BMI)、长链非编码RNA FOXD2-AS1高表达、年龄以及肺动脉高压是术后切口难愈合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从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临床决策曲线等模型评价结果也得到证实。结论 基于BMI、长链非编码RNA FOXD2-AS1高表达、年龄及肺动脉高压建立的瓣膜置换术后切口难愈合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超声骨刀在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
陈祝江 朱凌 胡胜利 吉璐宏 李涛 高雪伟 杨波 严浩 陈旺 邓昶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1): 80-83.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1.024
摘要133)      PDF (794KB)(35)    PDF(mobile) (794KB)(6)    收藏
目的 探讨运用超声骨刀辅助下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超声骨刀辅助下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31例。分析病例围手术期、后期随访数据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31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例出现一过性吞咽异物感,术后1个月1例病人出现钛网下沉,经密切观察,最终稳定融合;无椎动脉损伤、食管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JOA、NDI评分分别为(11.23±1.41)和(14.77±3.10),末次随访JOA、NDI评分分别为(12.84±1.73)和(12.77±3.80),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NDI评分较术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颈椎前凸角(Cobb角)、颈椎矢状位轴向距离(SVA)、T1倾斜角(T1S)分别为(15.44±2.39)°、(14.26±3.23)°和(28.18±4.49)°,末次随访Cobb角、SVA、T1S分别为(16.24±1.06)°、(12.96±2.43)°和(27.50±3.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Cobb角、SVA、T1S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骨刀辅助下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近期疗效良好,可改善颈椎矢状位参数,有利于脊髓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外泌体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陶瑞 谭植襄 李思成 张伟 阮晶晶 余墨声 朱占永
临床外科杂志    2022, 30 (12): 1196-1199.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2.12.028
摘要133)      PDF (346KB)(77)       收藏
在人体创伤修复过程的终末阶段,常会伴随瘢痕的产生。当机体有序的修复过程被打破,创面异常愈合,便可能产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给病人带来身心负担的同时,也会造成大量医疗资源的消耗。临床上瘢痕主要通过外科手术、局部放射、药物注射等方式治疗,但其疗效与预期仍存在差距,探求新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外泌体对瘢痕有一定治疗作用。本综述将总结外泌体用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治疗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清创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深Ⅱ度烧伤病人创面愈合及感染情况的影响
张小华 林光明 郭鹏 熊鑫 苏刚 刘杨 胡大迁 张旭东
临床外科杂志    2022, 30 (12): 1115-1118.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2.12.005
摘要131)      PDF (752KB)(42)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清创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对深Ⅱ度烧伤病人创面愈合及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深Ⅱ度烧伤病人90例,根据治疗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行清创联合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41例,行清创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完全愈合时间为(23.48±4.27)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57±3.8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7天(T1)、14天(T2)、21天(T3)时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4.64±3.27)%和(11.57±3.51)%,(54.38±10.63)%和(40.41±9.58)%,(75.26±8.47)%和(62.19±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3.54±1.27)分和(4.75±1.13)分,(2.24±0.78)分和(3.05±0.81)分,(1.84±0.56)分和(2.47±0.6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创面红肿分别为(41.46%和63.27%,创面分泌物发生率分别为(43.90%和63.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创面感染率分别为2.42%和20.41%、0.00%和14.29%,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89%和26.53%、2.42%和18.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和对照组瘢痕发生率分别为14.63%和36.73%、VSS评分分别为(5.64±1.53)分和(8.25±2.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创联合VSD治疗能有效提高深Ⅱ度烧伤病人的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创面感染率及伤口疼痛水平,减少瘢痕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甲状腺全切除术后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和血钙对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预测价值
田恒娜 桑剑锋 周铮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1): 64-67.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1.019
摘要131)      PDF (725KB)(39)    PDF(mobile) (725KB)(7)    收藏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和血钙对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ermanent hypoparathyroidism,PHPP)的预测价值,并观察与术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2019年7月~2021年7月于我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6个月内PHPP的16例病人为PHPP组,同期术后6个月内未发生PHPP的48例病人为对照组。分析PHPP组病人术后1天、3天血清iPTH、血钙对甲状腺全切除术后PHPP预测效能及与术后6个月肾功能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PHPP组术后1天、3天血清iPTH、血钙降低,术后6个月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PP组术后1天、3天血清iPTH、血钙与BUN、SCr均呈负相关(P<0.05);桥本甲状腺炎、肿瘤直径、甲状旁腺误切、术后1天、3天血清iPTH、血钙为甲状腺全切除术后PHPP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术后1天血清iPTH、血钙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后1天血清iPTH、血钙呈低表达,血清iPTH、血钙联合预测PHPP效能较高,与肾功能呈线性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辅助TriGen交锁髓内钉联合肩外展架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严凤翔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4): 330-333.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4.009
摘要128)      PDF (889KB)(34)       收藏
目的  联合TriGen交锁髓内钉观察肩外展架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  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人55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行TriGen交锁髓内钉治疗;研究组29例,行肩外展架联合TriGen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复位评价结果、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骨性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随访1年肩关节活动度。  结果  研究组复位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折骨性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研究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前屈上举、外旋、外展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联合TriGen交锁髓内钉联合肩外展架有利肱骨近端骨折复位,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且利于改善早期肩关节功能、活动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无头双加压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外伤性踝关节骨折对踝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
冯跨 王雪燕 李大成 张小雪 陈传杰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 (2): 185-189.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02.026
摘要128)      PDF (939KB)(24)    PDF(mobile) (939KB)(16)    收藏
目的 观察无头双加压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外伤性踝关节骨折对踝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2020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病人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实施无头双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AOFAS评分及GQOLI-74评分差异。两组均随访1年,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3.88%,对照组为71.43%(P<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0.94±6.72)分钟、术中出血量为(41.77±8.26)ml、骨折愈合时间为(10.72±1.66)周,对照组分别为(57.93±13.18)分钟、(56.28±12.27)ml和(13.76±2.0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屈(28.19±5.23)°、伸(8.89±1.52)°、旋前(19.09±2.69)°、旋后活动度(16.81±2.83)°,对照组分别为(24.87±4.75)°、(7.63±1.67)°、(17.28±2.45)°及(14.13±2.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2.55±8.83)分、(73.65±9.12)分、(68.69±7.01)分和(73.18±9.23)分,对照组分别为(65.12±8.17)分、(68.35±8.73)分、(63.12±6.84)分和(67.22±8.7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对照组为16.33%,研究组VAS评分为(0.83±0.23)分,对照组为(2.14±0.7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头双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病人骨折愈合,提升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