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二维码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修复策略专家共识(2024版)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4): 442-448.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4.031
摘要482)      PDF (764KB)(725)    PDF(mobile) (763KB)(60)    收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轻微外力或无明显外伤即可发生,表现为疼痛、畸形、功能受限,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椎体压缩骨折复位后产生骨缺损,常需植骨填充修复。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经皮椎体强化术与开放性手术。骨水泥强化、合理骨植入及抗拔出内固定是骨修复治疗重要组成。不同类型骨水泥材料和新型椎体强化技术为伤椎骨修复提供更多选择。本共识纳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流行病学特征,参照文献检索结果及专家调研意见,对常用椎体骨修复材料、椎体骨修复策略以及椎体骨修复术后注意事项等临床中常见争议问题进行阐述,期望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病人预后,并推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修复临床规范化治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治疗前沿及进展
薛波新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2): 118-121.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2.002
摘要397)      PDF (423KB)(220)    PDF(mobile) (423KB)(18)    收藏
前列腺增生;下尿路刺激症状;微创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前列腺剜除术;前列腺汽化术;前列腺热蒸汽消融术;临时置入式镍钛装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腹直肌分离诊治进展
刘国忠 林佑团 翁山耕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9): 990-993.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9.026
摘要380)      PDF (779KB)(84)    PDF(mobile) (779KB)(0)    收藏
腹直肌分离(rectus abdominis diastasis,RAD)是腹白线两侧腹直肌肌腹相互分离的现象,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常见于孕产期女性与肥胖人群等,目前RAD已经逐渐引起相关外科医师的重视。国内外关于RAD的研究较少,关于诊断及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就腹直肌分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在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杜启联 宋恩峰 胡钦勇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3): 332-334.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3.031
摘要337)      PDF (716KB)(179)    PDF(mobile) (715KB)(8)    收藏
免疫细胞与肿瘤进展及治疗密切相关。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 已广泛应用于解析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机制及其与机体的关系。scRNA-seq能全面剖析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并促进临床个体化精准治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程朗晴 袁晓奕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2): 135-139.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2.006
摘要280)      PDF (1101KB)(332)    PDF(mobile) (1101KB)(6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基于APR三角的Glisson蒂入路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右前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曾滢滢 朱毓豪 王永菲 雷世舟 江斌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3): 285-288.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3.018
摘要237)      PDF (352KB)(73)    PDF(mobile) (351KB)(6)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APR三角入路,腹腔镜超声辅助定位的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右前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8月我院行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右前叶切除术治疗的病人28例,其中基于APR三角入路14例,为实验组;传统前入路1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术后肝功能、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 两种方式均顺利完成,实验组手术时间(340.71±45.82)分钟、肝门阻断时间(56.07±11.47)分钟,均短于对照组的(428.92±90.00)分钟和(68.36±15.96)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天ALT(236.51±78.65)U/L、术后1天AST(216.82±95.66)U/L、术后3天ALT(177.23±84.76)U/L、术后3天AST(125.63±55.48)U/L、术后3天TBil(23.57±7.58)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58.73±361.55)U/L、(688.88±241.52)U/L、(383.42±199.01)U/L、(232.59±168.55)U/L、(31.46±11.95)umol/L,实验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7.79±1.19)天,短于对照组的(9.86±2.4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90天随访无复发或死亡病例。结论 基于APR 三角入路、腹腔超声辅助定位的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右前叶切除术手术时间更短、肝门阻断时间更短、术后肝功能酶学指标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进展
刘士强 晏兴敏 夏耘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5): 558-56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5.034
摘要234)      PDF (711KB)(141)    PDF(mobile) (711KB)(15)    收藏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是好发于绝经后妇女的乳腺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与其他乳腺良性肿物混肴,从而引起误诊及漏诊。关于EPC的诊疗方案目前尚无统一意见,相关临床研究很少。本文对EPC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周一 梁宾勇 肖震宇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3): 328-331.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3.030
摘要223)      PDF (734KB)(252)    PDF(mobile) (733KB)(12)    收藏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病人就诊时多为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预后极差。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晚期HCC治疗中日益普及,但仍有许多病人治疗效果不理想。ICIs与其他治疗的联合方案已成为治疗晚期HCC最有潜力的策略。本文对ICIs单药或联合其他治疗在晚期HCC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下肢淋巴水肿功能,残疾和健康问卷与淋巴水肿生活质量问卷在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中的诊断价值
周煦川 刘宾 韩悦 郭小伟 马戈甲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3): 253-257.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3.010
摘要210)      PDF (767KB)(285)    PDF(mobile) (766KB)(7)    收藏
目的 验证下肢淋巴水肿功能、残疾和健康问卷(Lymph-ICF-LL)和淋巴水肿生活量问卷(LYMQO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探索两种问卷的最佳截断值。方法 收集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病人62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未患淋巴水肿病人37例。采用Lymph-ICF-LL评分问卷和LYMQOL评分问卷对两组病人行问卷调查。采用Spearman检验评估两种问卷评分与下肢淋巴水肿指数(LEL 指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两种问卷的预测诊断效能。结果 相关分析表明,Lymph-ICF-LL评分与LEL 指数呈正相关(r= 0.478,P <0.05),LYMQOL评分与LEL 指数呈正相关(r=0.346,P <0.05)。两种问卷对检测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都具有较高准确度、敏感性和特异性,Lymph-ICF-LL的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P <0.05),最佳截断值是20.1分,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91.9%;LYMQOL的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883(P <0.05),最佳截断值是1.9分,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83.8%。结论 Lymph-ICF-LL和LYMQOL对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诊断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两种问卷可以作为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诊断方法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贲门癌组织FOXC1、SOX11表达及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廖汉琪 唐羿 胡凯 姜耕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3): 293-297.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3.020
摘要210)      PDF (1130KB)(31)    PDF(mobile) (1129KB)(2)    收藏
目的 观察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和癌旁正常组织叉头框C1(FOXC1)、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1(SOX1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确诊的94例贲门癌病人,所有病人均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胃食管吻合术,根据病人3年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54例)和死亡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FOXC1、SOX11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贲门癌病人癌组织FOXC1、SOX11表达水平与3年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贲门癌病人3年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FOXC1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SOX11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Ⅲ+Ⅳ期、组织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FOXC1阳性表达率和SOX11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病理分期Ⅰ+Ⅱ期、组织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病人(P<0.05)。死亡组病理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FOXC1阳性表达、SOX11阴性表达病人比例高于生存组(P<0.05)。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FOXC1阳性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低于FOXC1阴性表达病人(P<0.05);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SOX11阴性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低于SOX11阳性表达病人(P<0.05)。FOXC1是贲门癌病人3年随访期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OX11是贲门癌病人3年随访期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FOXC1高表达、SOX11低表达可能参与贲门癌的发生发展,与病人不良预后有重要联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探索与治疗进展
江海红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2): 126-13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2.004
摘要189)      PDF (1425KB)(197)    PDF(mobile) (1425KB)(8)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的入路方式创新:从ISR国际专家共识谈起
冯波 乃吉普·阿不都艾尼 蔡正昊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5): 453-456.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5.002
摘要189)      PDF (1017KB)(73)    PDF(mobile) (1017KB)(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闭合性骨折相关的软组织损伤:分类和治疗
贾会扬 张桁 柳林 郭家良 陈伟 张英泽 侯志勇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4): 337-34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4.001
摘要183)      PDF (1072KB)(240)    PDF(mobile) (1072KB)(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男性尿失禁的预防与治疗
温立洁 杨玻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2): 122-125.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2.003
摘要178)      PDF (414KB)(98)    PDF(mobile) (414KB)(9)    收藏
男性尿失禁;人工尿道括约肌;男性尿道吊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经皮肾造瘘术在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江新哲 余勇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2): 140-143.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2.007
摘要176)      PDF (742KB)(185)    PDF(mobile) (742KB)(7)    收藏
目的 研究经皮肾造瘘术在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7年10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病人116例,合并肾功能指标异常者23例(血肌酐>500mmol/L)。术前行泌尿系CT或超声等检查明确肾积水。依据术前血常规中血小板的数量分为研究组(血小板<50×109/L)和对照组(血小板≥50×109/L)。两组病人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肾造瘘术。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体温、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大出血、休克、副损伤出现情况。结果 研究组病人的术前发热时间为(6.9±2.2)天、血小板计数为(35±10.2)×109/L、术前降钙素原(PCT)为(36±6.2)ng/ml、血肌酐升高占比30%,对照组分别为(4.2±2.0)天、(115±58.9)×109/L、(20±2.6)ng/ml和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PCT恢复时间分别为(6.9±2.8)天、(4.8±1.5)天;体温正常恢复时间分别为(36.2±3.5)小时、(28.5±2.3)小时;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分别为(5.3±1.2)天、(3.2±2.5)天;血小板恢复时间分别为(6.0±2.3)天、(3.5±2.0)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副损伤、大出血、休克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肾造瘘治疗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有效、安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张成 张正阳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4): 364-367.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4.010
摘要168)      PDF (894KB)(127)    PDF(mobile) (893KB)(3)    收藏
目的 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病人97例,其中42例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钢板组),55例实施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手术(桥接组),随访至少12个月。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资料、随访资料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钢板组和桥接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5.37±19.31)分钟和(77.83±15.32)分钟,术中出血分别为(425.37±47.56)ml和(398.72±43.29)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23.42±19.87)ml和(106.39±14.20)ml,住院时间分别为(19.31±4.26)天和(16.2 4±3.7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桥接组和钢板组的髋关节ROM分别为(132.31±15.47)°和(125.35±17.11)°、膝关节活动度ROM分别为(139.68±16.69)°和(131.49±1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42±0.87)个月和(6.28±1.07)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83.49±9.31)分和(77.57±6.39)分,HSS评分分别为(85.35±6.90)分和(80.32±7.7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长度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于锁定加压钢板,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创伤更小,骨折愈合更快,术后功能更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治疗策略
程逸风 张维康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5): 457-46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5.003
摘要167)      PDF (1020KB)(160)    PDF(mobile) (1020KB)(2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胰腺癌靶向治疗临床现状和展望
郭可盈 李淑敏 崔玖洁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7): 773-775.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7.028
摘要166)      PDF (732KB)(159)    PDF(mobile) (732KB)(5)    收藏
胰腺癌因其超高的死亡率,一直是公认的“癌中之王”。近年来胰腺癌全球发病率快速上升,且缺乏有效治疗策略,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随着精准治疗高速发展,胰腺癌靶向治疗也取得快速进步。虽然目前胰腺癌靶向治疗只改善了少部分病人的预后,但为胰腺癌治疗带来曙光。本文对胰腺癌治疗靶点及其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经皮单通道与经皮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包贝西 闫辉 邱道静 程晓康 伍宇轩 许春阳 唐家广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4): 346-349.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4.004
摘要164)      PDF (727KB)(218)    PDF(mobile) (726KB)(4)    收藏
目的 比较经皮单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经皮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UB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6月本院行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LDH病人1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PELD组51例,行PELD治疗;UBED组51例,行UBE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椎管横截面积、椎间孔中部矢状径、椎间孔面积等影像学指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手术疗效,记录两组硬膜撕裂、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术中透视次数为(6.62±1.11)次,多于UBED组的(3.24±0.72)次,PELD组术中出血量为(21.56±4.79)ml,少于UBED组的(38.59±7.82)ml(P<0.05)。PELD组与UBED组术后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PELD组与UBED组术后椎管横截面积、椎间孔中部矢状径、椎间孔面积等影像学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术后的各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与UBED组均有较高手术优良率,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0.999)。结论 PELD与UBED治疗LDH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术中出血量较少,后者术中透视次数较少,受到的辐射较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疗进展
杜龙宇 薛航 曹发奇 周武 米博斌 刘梦非 胡益强 刘国辉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4): 438-441.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4.030
摘要161)      PDF (735KB)(202)    PDF(mobile) (735KB)(7)    收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骨折,对病人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疗进展。在诊断方面,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尤为重要。虽然X线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但MRI具有更高的识别灵敏度,新型MRI技术有望提高OVCFs的诊断准确度。治疗方面,保守治疗和微创手术是常用的方法。除了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等传统微创技术外,基于支架类植入物的椎体成形术和机器人辅助椎体成形术等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改良模块化剑突下胸腔镜胸腺肿瘤切除术临床应用
杨子恒 李樊 赵波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3): 262-265.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3.012
摘要158)      PDF (895KB)(40)    PDF(mobile) (894KB)(3)    收藏
目的 总结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1年2月~2023年3月我院行胸腔镜胸腺肿瘤切除术病人93例。按照手术入路分为剑突下组(40例)和侧进胸组(53例)。比较两组手术结果、围术期指标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均完成胸腔镜胸腺全切或胸腺扩大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剑突下组胸腺全切手术时间为(60.32±1.53)分钟,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时间为(114.52±11.63)分钟,术后带管时间为(3.20±0.91)天,术后住院时间为(4.00±0.16)天,侧进胸组分别为(66.62±1.45)分钟、(138.76±6.35)分钟、(4.00±1.22)天和(4.70±0.1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剑突下组术后24小时 VAS评分为(3.8±0.8)分、48小时 VAS评分为(3.0±0.7)分、72小时 VAS评分为(2.6±0.9)分,侧进胸组分别为(5.7±0.9)分、(4.7±0.8)分和(3.2±0.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天感觉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改良模块化剑突下胸腔镜胸腺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具备明显的围术期优势,尤其适合伴有重症肌无力的Masaoka Ⅰ、Ⅱ期胸腺瘤病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胆汁反流发病机制与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董泓毅 刘殿刚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5): 554-557.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5.033
摘要156)      PDF (726KB)(159)    PDF(mobile) (726KB)(10)    收藏
胆汁反流是由于胆汁逆行运动到胃及其以上部位,长期的胆汁反流除了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外,还可导致肠化、Barrett食管,甚至是胃癌、食管癌、咽喉癌的高危因素。长期频繁的胆汁反流应视为病理性胆汁反流,胆汁反流分为原发性反流和继发性反流。临床上胆汁反流常见的症状包括腹胀、口苦、上腹痛、恶心呕吐等。原发性胆汁反流无胃手术即可发生,而继发性胆汁反流通常在胃肠手术后发生。本文对胆汁反流发病机制与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热点问题及治疗进展
吴若愚 汤康敏 宋奇翔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2): 113-117.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2.001
摘要155)      PDF (1185KB)(313)    PDF(mobile) (1185KB)(19)    收藏
膀胱过度活动症;药物治疗;微创及手术治疗;中医治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整形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和复发率分析
蒋炳涧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3): 240-243.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3.006
摘要154)      PDF (530KB)(223)    PDF(mobile) (529KB)(6)    收藏
目的 探讨整形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和复发率。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整形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病人50例(观察组),接受常规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病人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免疫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乳房外观优良率、术后1周生活质量评分、生存率、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40.27±11.35)ml,低于对照组的(74.65±21.84)ml,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51.28±6.79)分钟、住院时间为(7.41±1.87)天,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天的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和14.00%,乳房外观优良率分别为100% 和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保乳手术比较,整形保乳手术可在不影响早期乳腺癌病人远期预后、不增加复发率的前提下,有效改善乳房外观,减轻手术创伤及免疫功能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自体皮瓣设计与术后管理
饶南燕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3): 231-233.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3.003
摘要153)      PDF (364KB)(93)    PDF(mobile) (363KB)(2)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机器人在乳腺手术中的困境与挑战
李婷婷 陈莉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3): 228-23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3.002
摘要151)      PDF (981KB)(135)    PDF(mobile) (980KB)(10)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解剖性肺段切除、肺楔形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万伟 张彬 刘勇志 井淼 王晓栋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3): 266-27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3.013
摘要151)      PDF (779KB)(169)    PDF(mobile) (778KB)(6)    收藏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下肺叶切除、解剖性肺段切除、肺楔形切除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NSCLC病人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肺叶切除组、肺段切除组、肺楔形切除组,每组各27例,对比三组病人的手术具体情况(包括围术期情况、肺功能、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并发症)及预后情况(术后3年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结果 与肺叶切除组比较,肺段切除组手术时长、引流量、住院时间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肺段切除组比较,肺楔形切除组手术时长、引流量、住院时间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三组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肺段切除组CD4+、CD4+/CD8+、用力肺活量(FVC)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值、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高于肺叶切除组,CD8+、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低于肺叶切除组,肺楔形切除组CD4+、CD4+/CD8+、FVC值、FEV1值、MVV 、DLCO高于肺段切除组,CD8+、IL-6、CRP低于肺段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3年远处转移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肺叶切除组比较,肺楔形切除组与肺段切除组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手术方式中,肺楔形切除对NSCLC病人肺功能、炎症、免疫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小,术后恢复相对较快,其次为解剖性肺段切除,最后为肺叶切除,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预后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风险管理
赵星 陈靖宜 赵猛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4): 341-343.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4.002
摘要151)      PDF (974KB)(118)    PDF(mobile) (973KB)(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竖脊肌平面阻滞的围术期应用进展
林道艺 叶鹏 龚灿生 王丹凤 郑艇 郑晓春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6): 657-66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6.027
摘要151)      PDF (1008KB)(171)    PDF(mobile) (1008KB)(5)    收藏
由Forero等提出的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优势而受到关注。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围术期的麻醉管理。本综述主要介绍了ESPB的解剖基础、可能的作用机制、常用的操作方法以及围术期的临床应用,并从ESPB的优缺点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出发,为医师在围术期对ESPB的选择与ESPB未来发展提供证据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神经外科与脑机接口——现状及展望
胡峰 舒凯 雷霆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10): 1009-1012.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10.001
摘要151)      PDF (1069KB)(80)    PDF(mobile) (1068KB)(2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侧区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向悦 陈德杰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3): 248-251.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3.008
摘要150)      PDF (930KB)(202)    PDF(mobile) (929KB)(3)    收藏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侧区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经手术治疗的1 22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229例病人中,术后复发70例,术后无复发1159例;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肿瘤直径(HR:0.497,95%CI:0.287~0.858)、原发肿瘤个数(HR:2.037,95%CI:1.209~3.433)、侵犯包膜(HR:0.476,95%CI:0.251~0.903)、包膜外侵犯(HR:0.332,95%CI:0.169~0.657)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术后颈侧区复发的影响因素。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比例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 <0.05),ROC曲线确定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比例切点值为23.6%。结论 对于接受过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多个原发灶、肿瘤直径>1 cm、有包膜或包膜外侵犯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侧区复发的风险因素。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比例≥23.6%,对术后颈侧区复发的风险有良好的预示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股骨内侧髁骨瓣在骨不连中的应用
孙志博 吴飞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4): 344-345.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4.003
摘要148)      PDF (962KB)(164)    PDF(mobile) (961KB)(8)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外周血降钙素原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水平对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断价值
王志 张谦 周志涛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6): 626-629.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6.020
摘要148)      PDF (811KB)(89)    PDF(mobile) (811KB)(7)    收藏
目的 探讨外周血降钙素原(PCT)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对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病人112例,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分为绞窄组和非绞窄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外周血PCT和NLR水平对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绞窄组和非绞窄组病人NLR分别为4.54±1.67和3.78±1.48,PCT分别为(6.74±2.42)ng/ml和(4.97±2.53)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NLR、PCT水平升高是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NLR和PCT对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均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AUC>0.7),联合检测NLR和PCT能够提高诊断效能(AUC=0.792)。结论 外周血PCT和NLR水平对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联合检测NLR和PCT能够提高诊断效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建平 吴日乐 包金岗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4): 377-38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4.014
摘要147)      PDF (856KB)(14)    PDF(mobile) (855KB)(1)    收藏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中等量基底节区HICH病人92例,最终符合纳入标准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显微镜下经颞部入路治疗,内镜治疗组46例,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肿清除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60天短期预后以及并发症。结果 内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为(63.16±13.59)ml、手术时间为(84.59±13.22)分钟、血肿清除率为(96.87±1.60)%,对照组分别为(89.26±13.65)ml、(113.26±23.60)分钟、(94.71±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IHSS、CSS评分降低,ADL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镜治疗组NIHSS为(18.71±2.31)分、CSS(10.19±2.46)分、ADL(63.58±6.66)分,对照组分别为(23.16±2.15)分、(15.21±2.31)分和(59.97±6.9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治疗组预后优良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内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对照组为11.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HICH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性尚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绝经后女性盆底及下尿路症状的研究进展
张正望 郑吉琼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2): 131-134.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2.005
摘要146)      PDF (1082KB)(188)    PDF(mobile) (1082KB)(2)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尿外泌体miR-29c对器官和非器官局限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王志刚 董青川 孙羿 段万里 管振锋 潘亮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2): 148-152.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2.009
摘要146)      PDF (1843KB)(243)    PDF(mobile) (1843KB)(15)    收藏
目的 探讨尿外泌体微小RNA(miR)-29c对器官和非器官局限性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22年3月,从我院泌尿外科选取152例BUC病人作为验证集。另外,从我院体检中心选择了126例非癌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尿外泌体miR-29c表达水平。结果 验证集BUC病人尿外泌体miR-29c水平低于非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外泌体miR-17-5p水平和miR-590-5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尿外泌体miR-29c水平诊断BU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95%CI:0.953~0.986),相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1%和90.2%。亚型分析中,非器官局限性BUC病人尿外泌体miR-29c水平较器官局限性BUC病人进一步降低(P=0.009)。预后分析中,尿外泌体miR-29c高表达组病人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均更长(P<0.05)。结论 尿外泌体miR-29c低水平是BUC病人不利的预后因子,有希望作为器官和非器官局限性BUC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标志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V-Y成形术联合腓肠肌腱膜转位修复Myerson 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疗效分析
袁彪 万谦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4): 359-362.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4.008
摘要146)      PDF (874KB)(115)    PDF(mobile) (873KB)(2)    收藏
目的 探讨V-Y成形术联合腓肠肌腱膜转位修复Myerson 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疗效及对跟腱功能和踝关节恢复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Myerson 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病人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采用V-Y成形术联合腓肠肌腱膜转位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V-Y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采用 Arner-Lindholm 疗效评定标准评价),跟腱功能[采用跟腱断裂评分(ATRS)评价],踝关节功能,疼痛情况[采用疼痛分级指数(PRI)进行评价],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为85.37%,高于对照组病人的60.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跟腱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跟腱功能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76%,低于对照组31.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Y成形术联合腓肠肌腱膜转位修复能够提高Myerson 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病人的临床疗效,改善跟腱功能以及踝关节功能,降低疼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颈横切开术在双侧贯穿性颈段食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应用
钱鼎烽 顾生强 吴丁丁 路琨 郭江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3): 244-247.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3.007
摘要145)      PDF (379KB)(216)    PDF(mobile) (378KB)(3)    收藏
目的 探讨双侧贯穿性颈段食管异物的外科处治要点。方法 2016年1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双侧贯穿性颈段食管异物病人11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颈横切开手术治疗,术中留置胃镜同步监视,经食管破口取出10例,术中联合胃镜下圈套经口拖出1例。结果 异物取出顺利,病人均恢复经口进食,无明显并发症,伤口1期愈合。术后6个月复查胃镜,食管狭窄程度均为0级(Stooler分级标准),随访6个月~2年,病人均能正常饮食。结论 采用颈横切开术处治能同时充分暴露食管两侧间隙,无手术盲区,异物取出安全,可避免严重副损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区域阻滞技术在无阿片类药物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仲洁 廖刃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6): 661-663.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6.028
摘要145)      PDF (717KB)(135)    PDF(mobile) (717KB)(2)    收藏
随着对长效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已成为临床重要需求,其中区域阻滞技术因其确切的镇痛效果在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区域阻滞技术在神经外科、乳腺外科、胸科等具有代表性的手术中实施无阿片类药物麻醉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肝粘贴悬吊法、W型悬吊肝左叶、前腹壁肝脏V型悬吊法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谢华辉 沈明 张仁浩 牛天峰 罗靖 李明堃 何文涛 熊健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32 (4): 406-41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4.023
摘要144)      PDF (1047KB)(77)    PDF(mobile) (1046KB)(12)    收藏
目的 探讨肝粘贴悬吊法、W型悬吊肝左叶、前腹壁肝脏V型悬吊法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方法 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胃癌病人79例,根据悬吊方法不同分为A组(26例)、B组(26例)和C组(27例)三组。A组采用肝粘贴悬吊法,B组采用W型悬吊肝左叶法,C组采用前腹壁肝脏V型悬吊法,三组均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三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7天的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B组肝悬吊时间[(16.23±2.52) 分钟]和手术时间[(318.48±30.62)分钟],大于A组的(2.64±0.61)分钟和(233.64±20.67)分钟,同时也大于C组的(12.43±1.56)分钟和(270.81±25.77)分钟,C组肝悬吊时间[(12.43±1.56 )分钟]和手术时间[(270.81±25.77)分钟]大于A组的(2.64±0.61)分钟和(233.64±20.67)分钟。B组出血量[(224.51±20.27)ml]和术中输血例数(5例)、C组出血量[(223.54±21.87)ml]和术中输血例数(7例)低于A组出血量[(324.54±30.51)ml]和术中输血例数(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B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27.52±3.62)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25.75±3.95) U/L,白蛋白(ALB)为(31.65±3.18) g/L,C组分别为(26.54±3.73) U/L、(26.34±3.82) U/L和(32.06±3.09) g/L,均较术前升高,且B、C组术后血清ALT、AST、ALB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肝脏裂伤发生率(11.54%)、出血发生率(7.69%)较高,B组术中壁腹膜出血发生率(11.54%)较高,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粘贴悬吊法操作简单、省时,但不适用于左肝肥厚者,术后脱胶可能引起肝表面撕裂出血;W型悬吊效果良好,耗时稍长,适用于肥胖、肝左叶肥大病人;V型加纱布悬吊效果适中,耗时适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