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外科杂志 ›› 2022, Vol. 30 ›› Issue (6): 524-527.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2.06.007
摘要: 目的 探讨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前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3月1日~2020年12月1日行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罗哌卡因组(L组)和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组(N组)两组,每组各35例。L组:0.1%罗哌卡因30ml+ 0.9%盐水2ml;N组:0.1%罗哌卡因30ml+纳布啡20mg。入院后均采用腹股沟韧带下入路法行髂筋膜间隙阻滞进行术前镇痛。记录镇痛持续时间,阻滞后30分钟、2小时、6小时、8小时的感觉阻滞面积;记录夜间睡眠被疼痛干扰的次数,阻滞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 N组和L组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9.250±0.465)小时和(6.143±0.851)小时,夜间睡眠被疼痛干扰次数分别为0(0,0)次和0(0,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恶心分别为0和5.88%,呕吐分别为0和2.94%,神经并发症分别为0和0,术前住院时间分别为3(2,4)天和3(2,4)天,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7,9)天和8(7,9)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前髂筋膜间隙阻滞可延长其镇痛持续时间。
[1] | 杜京承 侯桂婷 李丹 纵成成. 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地塞米松用于上肢手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对比[J]. 临床外科杂志, 2022, 30(6): 528-531. |
[2] | 童卫国 孙桂珍.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在疝囊高位结扎术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中的应用比较[J]. 临床外科杂志, 2022, 30(6): 535-538. |
[3] | 付华君 常建华 朱利娟 蒋延安 王亚亚. 纳布啡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病人血清β-内啡肽、前列腺素-E2、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影响[J]. 临床外科杂志, 2022, 30(6): 545-547. |
[4] | 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创伤骨科与多发伤学组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骨质疾病专业委员会修复重建学组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曹发奇 闫晨晨 薛航 苏佳灿 张英泽 刘国辉. 中国老年髋部骨折病人行微创手术治疗专家共识[J]. 临床外科杂志, 2022, 30(4): 394-400. |
[5] | 向青天, 王通卫, 王继军. 高龄髋部骨折个体化治疗54例体会[J]. 临床外科杂志, 2021, 29(2): 142-143. |
[6] | 彭博成, 李宗焕, 漆白文. 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预后的影响[J]. 临床外科杂志, 2021, 29(2): 165-168. |
[7] | 李卉 米博斌 曹发奇 刘梦非 刘国辉 周武. 快速康复外科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 临床外科杂志, 2021, 29(10): 964-966. |
[8] | 胡峰 李菊 王伟. 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下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效果比较[J]. 临床外科杂志, 2020, 28(9): 893-896. |
[9] | 何静 郑重 祁富伟 杨建平.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超前镇痛对开胸手术病人围术期疼痛控制及血清前列腺素E2、β-内啡肽的影响[J]. 临床外科杂志, 2020, 28(8): 787-789. |
[10] | 陈超 梅伟.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在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 临床外科杂志, 2020, 28(4): 391-393. |
[11] | 夏俊伟 梅伟 刘会长 吴茜. Nottingham量化评分对于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病人预后的意义[J]. 临床外科杂志, 2020, 28(12): 1178-1181. |
[12] | 柴彬 詹利 王茂 梅伟. 髂筋膜间隙阻滞研究进展[J]. 临床外科杂志, 2020, 28(10): 996-998. |
[13] | 曾凤华, 王云, 肖兴鹏. 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纳布啡最佳剂量的选择[J]. 临床外科杂志, 2019, 27(6): 520-522. |
[14] | 王登云, 杨帆, 孙战文. 罗哌卡因局部用于微创食管癌术后腹部正中切口镇痛的效果及可行性研究[J]. 临床外科杂志, 2019, 27(12): 1033-1036. |
[15] | 吴秀玲 姜曙祥 王新闻 . 不同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研究 [J]. 临床外科杂志, 2013, 21(2): 128-130. |
|